2021年,正值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這個歷史性時刻,北大資源天竺文化雙創園、北大資源天竺藝術中心正式開園、開館,于7月14日舉辦媒體開放日。主辦方特別邀請多家主流媒體蒞臨開館首展“今朝更好看——20世紀中國畫壇風云錄”的現場。借17位大師的40幅丹青佳作,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喜。
北大資源天竺藝術中心 本次展覽展出作品來自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旗下中國對外展覽有限公司典藏,皆為20世紀中國畫名家墨跡,其中既有吳昌碩、齊白石等傳統中國畫壇的一代宗師,也有徐悲鴻、蔣兆和等寫實主義學院派的領路人;既有林風眠、吳冠中等融西方現代美學于中國詩情畫境的先鋒號,也有李可染、傅抱石等通過寫生圖繪祖國壯美河山的有志者……他們用手中畫筆,胸中逸氣,寫出了不同時代呼聲下中華子民奮發向上的民族精神,寫出了華夏大地“今朝更好看”的壯美畫卷。展覽主題“今朝更好看”取自毛主席詩詞《菩薩蠻·大柏地》。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在歷史的大背景之下,20世紀的中國畫壇因為歷史的起伏顯得愈發波瀾壯闊。世紀之初,伴隨著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浩大聲勢,創新的颶風很快轉移到美術界。在此大背景下,一場關于中國畫前途的論爭激活了畫壇向多元探索的方向演化。此次展覽正是聚焦于20世紀中國畫壇不同風格的探索,分為“民族氣象”、“開放視野”、“時代風神”三條主線,到場觀眾可以感受到群星麗天的壯觀景象。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策展團隊王亞楠女士 策展人團隊、執行策展王亞楠介紹道:“第一部分展示的是20世紀的畫家在中國畫傳承的道路上進行的一條溫和的漸進之路,他們沒有過多地提美術革命,而是在延續傳統的基礎上有了時代的精神。”比如,吳昌碩以西洋紅揮寫花卉蔬果,借金石氣托載墨飽情深,敷色鮮艷。齊白石以墨之濃淡寫枝葉,以紅之絢爛染花冠,其筆下花鳥皆為有情物,注入了畫家對生命的理解與憐愛。
齊白石《大壽》
吳冠中《青城天下幽》 第二部分是“開放視野”,在新文化運動的背景下,“文學革命”的颶風轉移到美術界。這時,不同的人學習了西方不同的藝術、審美。徐悲鴻推崇西方古典寫實主義,將西方造型手法引入國畫創作,對中國的寫實主義創作和教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同時滿足了當時的社會需求。林風眠主要是學習歐美的印象派、野獸派、立體主義等審美,并和中國畫的詩情畫意的意境結合起來。
徐悲鴻《奔馬》 第三部分是“時代風神”。新中國成立后,文化藝術界以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為指導,努力承擔起傳播社會理想、激發建設熱情、培養新型人格的神圣使命。畫家們以現實主義為創作方向,認真思考與探索中國畫的轉型之路。他們通過寫生進行中國畫的改良。在他們的創作之下,社會表現力更強,更關注到社會時政和人民生活。王亞楠說:“在新的時代下,我們迎來的是又一個不同時代的精神面貌,再反觀20世紀前輩藝術家的探索,可能會對我們表現21世紀時代風貌的作品產生一種新的啟發。”
傅抱石《待細把江山圖》
關山月《俏不爭春》 位于北京市順義區天竺鎮的北大資源天竺文化雙創園以老舊廠房騰退,打造生活配套和企業客廳功能,以文化與科技融合為核心,呈現一個文化、科技高度融合的雙創園區;同時也是城市更新經典案例之一,以文化藝術為切入口,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加深人文內涵。全新開館的藝術中心是整個雙創園區最大特色,涵蓋文創活動、藝展傳播,以此打造文化藝術聚集地,為國際人才提供近距離接觸高雅藝術的空間場地。
北大資源天竺藝術中心館長高飛先生 提及北大資源天竺藝術中心未來的建設,北大資源天竺藝術中心館長高飛說:“我們未來會做三個版塊,第一個是對中國的經典藝術做一些梳理,第二個是對年輕文化的推廣,給年輕藝術家提供機會,第三個是希望在這里做一些文化項目、講座、論壇,希望與設計師、學者、當地的實踐中心產生更多鏈接。”
北大資源集團副總裁、文化公司總經理林淵 北大資源集團副總裁、文化公司總經理林淵表示:“一年內我們將有3-4次大型展覽,并在間隙舉辦多場小型展覽,為國際人才提供近距離接觸高雅藝術的空間場地。”
北大資源天竺藝術中心聯合館長陶陶 北大資源天竺藝術中心聯合館長陶陶表示:“作為一個非營利性藝術機構,天竺藝術中心還將舉辦讀書會等公教活動,讓周邊的家庭和觀眾與藝術中心互動起來。” 據悉,此次“今朝更好看——20世紀中國畫壇風云錄”開館大展將持續至2021年8月3日。(圖片由北大資源天竺藝術中心提供) |